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市场规模
2018年国内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数字化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且数字化密度越大的国家从数字化中获得的收益越大。据分析,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当下,数字经济更是被视为撬动全球经济的新杠杆。据预测,数字技能和技术的应用将使全球经济到2020年有望累计增加2万亿美元;到2025年,全球经济总值的一半来自于数字经济。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9-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当前,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以移动支付为例,短短数年时间,中国就普及了移动支付,直接超越了数十年的信用卡时代,一、二线城市,基本告别POS机。随着通信技术的稳步发展,网络带宽速度的大幅度提升、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移动信息化网络环境,未来的数字经济还将更加开放、创新。
因此,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通信网络、高速宽带网络、IP地址、域名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迫在眉睫。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信息。智慧汽车一天行驶近4小时,就会产生103EB的数据,其中汽车传感器每小时就会生成2-5G的数据,要保障如此庞大的数据通过终端传输到云平台实现人与物的交互,并最终产生价值。高速、稳定、大并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2017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包括中国移动、华为、腾讯、阿里、大唐、中琛源等在内的企业,汇集了从网络通信芯片、模块、基站、平台、应用层的最新技术成果,包括中移动首个小尺寸5G便携终端、Small Cell分布式基站、华为E2E预商用样机、中琛源4GLTE专用物联网卡,实现最高通信速率300M/S,通过技术解决数据传输不稳定造成数据传输的丢包、比特错误、噪声等问题。随着“宽带中国”工作的逐步开展,宽带网络的覆盖率及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受数字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最新技术也将跨过信息交互的瓶颈,实现快速跟进,产生巨大价值。
二、网络和移动终端普及率
2018年互联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数字鸿沟”加快弥合;一方面,“网络覆盖工程”加速实施,更多居民用得上互联网。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国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到96%,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4%,已提前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率90%以上贫困村”的发展目标,更多居民用网需求得到保障。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较2017年底增加了643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7年的97.5%提升至98.6%,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攀升。预计2019年我国手机规模达8.7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8年的98.6提升至99.1%。
三、移动数据和移动终端消费能力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崛起,一是中国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规模庞大且仍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经济,为移动支付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根本动力;二是中国消费者信用卡持有率较低,因此可以直接跨越支票、刷卡支付进入到移动支付,受到原有支付习惯影响较小;三是监管机构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监管政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明确了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合法地位,完善了支付业务的管理,预留了支付创新的空间,弥补了监管漏洞,推动业务规范发展,增强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
另外,通过技术创新,移动支付已经深入渗透了中国居民的各个生活场景,进一步改善了移动支付的受理环境,引导用户由刷卡交易向移动扫码支付的交易习惯改变。根据中国银联统计,2018年,移动支付在实体零售和网购消费领域,使用频率分别为57%和48%,成为移动支付的主要使用场景;公共交通、外卖场景使用频率也超过20%,购买火车票/机票、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充值缴费或购买虚拟产品、医疗支付、购买理财产品等场景使用率也逐渐提升。